2020 年度研討會花絮

大會主題:溢於言表的社會增補 社區精神照護與社會支持

多位專業助人工作者、社會/文化評論者齊聚一堂,共襄盛會。

【從拉岡精神分析談精神病的增補與創發】
〔協會理事長俞翔元醫師〕精彩發言摘錄:


精神病不是一種病,是一種精神結構。拉岡被視為是法國的佛洛伊德。很多人對精神分析有誤解與想像(例如躺椅,空白的螢幕),這取向比較是傳統的精神分析,對於精神病,方式是不同的,前者是破,後者則是立,增補。佛洛伊德從神經症出發,拉岡則是從精神病出發的,著名的個案—愛梅,拉岡與她工作了一輩子。

什麼是精神結構呢?我們不問其內容材質,我們只去問精神結構形式。精神病與神經症有不同的工作目標,前者是破,後者則是立。精神病結構者需要第四環-聖狀作為增補。

語言的建構本身就是一種欺騙,建立理想自我來縫合破碎的身體,父之名(禁令)的重要性,可以從精神病的隱喻的失去暫時的定錨而不停的換喻(滑動),這些主體也更難面對死亡、性、責任、權威這些實在入侵,所以妄想其實是精神病療癒自己的方式,如喬伊斯就不是父之名,而是名之父。



【台灣社區精神照護發展與展望】
〔台大社工系吳慧菁教授〕精彩發言摘錄:



目前美國有股趨勢是去機構化的,從醫院慢慢向社區開放,而台灣精神復健醫療是倒金字塔,大部分是住院醫療。台灣的精神照護大都傾向詢問家屬,權力相較不對等,而國外是非常尊重病人的意願(見不見家屬要徵求病人的意見),病人可以提供其視角與建議,也可出入社區,心衛中心,危機喘息中心,案主有較多言說的空間,這些國外模式是值得我們借鏡的。

另國外的住宅管理,是可以接收酒癮與吸毒患者,家屬與朋友可以來訪與同住。以人為本,以復原為導向,以實證為基礎,選擇以信任與合作取向的關係,促進案主自我效能,並開始負責,是我們可以前進的目標。





【走進精神失序者的家】
〔任依島臨床心理師〕精彩發言摘錄:



居家治療的工作者大部分是護理師,家訪被拒絕是很常見的事。〈家鎖與開關〉,原來這個獨居的個案,其實是「被獨居」在自己的家裡,很難與外在朋友,甚至家人有所互動。

〈複數家庭〉,母親與思覺失調症的女兒共依附關係,案主與家人互動錯綜複雜,很難以思覺失調症就可以知道些甚麼。

關懷員的價值在設身架橋(入家),言語之詞(傾聽),家庭地累(日常展演),社區支持,這四方面去協助案主,〈家鎖與開關〉與〈複數家庭〉的故事可見於《屋簷下的交會》!

 


【新時代精神危機因應模式—開放式對話】
〔郝柏瑋諮商心理師,職能治療師〕精彩發言摘錄:



精神疾病是鑲嵌在社會系統之中的,1988年Kleinman反思精神醫療,發現創傷與悲痛都被病理化了,知識語言受到了壟斷,過度醫療化,社區資源相當不被重視。

開放性對話拓展病人的權利,有權力跟專業人員對話,聚焦於個案本身,去病理、賦能、資訊公開、忍受不確定而從新看待精神症狀。開放性對話是民主精神醫療,其團隊可能有同事、鄰居,甚至警察都可以加入討論。開放性對話注重關係的倫理,試圖創建一段對話關係。



【在地生活支持—以社區復健中心為圓心】
〔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孫德利社工〕精彩發言摘錄:


關係的持續捲動連結,才有機會現身對話,專注案主的獨特存在,接近他者,關係的建立,弱化病人角色,也鬆開專業角色的焦慮。撐開個人的立體維度,在縫隙間尋找可能。從原本的隔離,經過撐開與轉化,進而參與連結,尋找到間隙與裂隙,進而找到資源的可能。自我療癒中,經過止步,負顯化,差錯,不攀緣,這些需要在關係中,撐出不同機緣與識見,從而可能度過可能空間,進而與創傷失落共處,開始有了些力量。




【串聯交織—復原理念打造社會支援網絡】
〔心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張朝翔職能治療師〕精彩發言摘錄:


台灣的精神照護到底出了甚麼問題,台灣精神照護是倒金字塔,大部分是住院醫療,社區資源只占6%,國外的模式是充權、復元、社區融合、反汙名化。澳洲、日本都有推行社區足球隊,組成者均為精神病人,這些經過同儕的支持,社區的資源來支撐,休閒活動的體驗,透過這些互動,增加自信心,進而有可能在社會上工作。經過同儕互動與接納、支持,進而可以有些挑戰,進而就業,展開另外的可能。與此相對,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。




【社會的症狀】
〔超級歪 知識型Youtuber〕精彩發言摘錄:

雖然題目是社會的症狀,彷彿症狀是個體而存在於社會,不,症狀本身就是社會的,如同與其說有集體無意識,更不如說無意識本身就是集體的。

精神醫學與精神分析是有差別的,主體的誕生是從大他者的介入開始,客體的陰影會落在自我身上。Alice,厭食(精神醫學觀點),極瘦,但又會把自己體重維持在99磅,後來發現Alice在父親的喪禮,聽到了一句話:「好好地瘦到只有99磅了。」,Alice尚未好好哀悼失去的客體,得到的其實是憂鬱症(精神分析)。

精神分析很注重他者與社會,如自殺者為甚麼要寫遺書,就是寫給大他者看的。目前資本主義的社會強調自我解放,有別於古典社會壓抑,強調社會連結,而現在超我功能下降,更強調與商品的連結,這種強調自我實現,別管別人怎麼想的潮流,其實依然無法脫離與他者的關係。




精神分析史和美學專家、台灣精神分析的重要傳播者—高榮禧教授來到會中參與討論,與協會理事長俞翔元醫師相見歡





大會記者李佳陽全天待命,即時上傳臉書動態消息



大會司儀張秀鈴準備中



筆記王子鄭傑仁凝神諦聽



大會報到處與協會櫃枱全天守候來賓



服務嘉賓的書香天使





惜別合影留念




(以上講師發言摘要文字部份由鄭傑仁心理師現場筆記提供)



臉書社團: 精神分析在法國

聯絡EMAIL: lacanpsy009@gmail.com

載入中...

© 台灣拉岡實踐與推廣協會